1. <acronym id="dmxto"><nav id="dmxto"><address id="dmxto"></address></nav></acronym>
        <tr id="dmxto"><label id="dmxto"></label></tr><acronym id="dmxto"><meter id="dmxto"><address id="dmxto"></address></meter></acronym>
          <table id="dmxto"><strike id="dmxto"></strike></table>
          <pre id="dmxto"></pre><table id="dmxto"></table><big id="dmxto"></big>

            • 1
            • 2
            • 3
            企业展台
            通知公告
            丝绸文化
            人物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展台 > 人物访谈
            让色彩升腾在经纬与梦幻之间
            作者简介:
             
                 袁龙,笔名寒星。系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已在各级刊物发表诗歌500多首。散文、小说、通讯30多万字。已出版诗歌、散文、小说选集《流动的情绪》《热土》《等爱的秋天》等部著作。
             
            让色彩升腾在经纬与梦幻之间
             
            ——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高作庆的艺术人生
             
            口袁龙
             
                2016年12月23日。北京。装扮一新身披辞旧迎新节日盛装的民族文化宫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界迎接2017年新年献礼的名为“大匠丹青”的首届全国工艺美术界书法绘画大展开幕式如期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央电视台、《人民美术报》、“琉璃厂在线新闻”等多家驻京的国家级新闻媒体,相继播发了这条消息。
             
                首届全国工艺美术界书法绘画大展一共分为“群贤毕至、大匠丹青、艺院芬芳、笔歌墨舞”四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即“大匠丹青”部分主要展出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人、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入选优秀作品。
             
                由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画家高作庆的创作的一幅四尺全开花鸟图《相伴荷池(中国画)》被放置在展厅第二部分的醒目位置。几位长久伫立在这幅画前观摩的参观者,对这位画家精湛的技艺,惟妙惟肖的表现形式和浓淡相宜的绘画手法大加赞赏。我曾经也仔仔细细地观摩了这幅中国画的原作,与他们的看法大致相同。在整幅画面中,浓淡相宜的荷叶,盛开的荷花,浅浅的荷池,两只相依相偎等待觅食的小鸟,浑然天成。使她在充满生活气息层次分明的渲染力的同时,又具有鲜活的栩栩如生之意境!
              
                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创作这幅《相伴荷池》的中国画画家,既没有上过美术学院,也没有进过正规的科班深造,出色的绘画技巧和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功底,全新的创新创意的绘画手法,全在于自己几十年一直坚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和善于攻坚克难的结果!
             
            岁月蹉跎
             
                高作庆的祖籍在湖北省鄂州市葛店乡。是一个令他始终充满回味的今生有缘却从来都没有媒过面的爷爷奶奶的故乡。
             
                1952年6月,高作庆出生于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所属的被服厂的家属区。这个被服厂在解放前属于国民党的军工被服厂。早在辛亥革命后,这个被服厂就在湖北省武汉市市区兴建。从30年代末期开始,作为从高作庆的爷爷去世以后就接过秉承祖业的汉派服装传人担子的高作庆的父亲高玉山,就一直在这个厂担任服装设计技师。1939年夏天,为了躲避日本鬼子飞机的轰炸,这个被服厂从武汉市进行了整体搬迁。先后辗转湖南、广西、贵州等省以后,最后在国民党的陪都重庆市定根。所不幸的是,在被服厂从武汉市搬迁到湖南省衡阳市的时候,高作庆的奶奶被日本鬼子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死了。1949年底,在重庆市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收编了这个被服厂,后交由总后勤部管理。被命名为总后勤部601被服厂。他父亲仍然在这个厂担任服装设计技师。在这之前,高作庆的父亲与他一起在被服厂工作的母亲向碧珍组成了家庭。解放后2年多以后,也就是1952年夏天,一个新的生命在这个家庭呱呱坠地。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喜悦和笑声。
             
                此后,由于解放大西南的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事的结束,军用服装的用量大幅度的减少。同时,为了支援地方建设,总后勤部的领导决定将601被服厂进行缩编。于是,这个厂的工人一部分转到了重庆市裕华纱厂。一部分被分配到位于南充市的四川省第二和第三丝厂。还有一部分人被安排到了绵阳市的绵阳丝厂。高作庆的母亲向碧珍也在缩编之列,被分到了南充丝二厂。1953年3月,为了照顾孩子和夫妻关系,组织上同意了高作庆父亲的申请,将他也安排到了丝二厂。从此,南充市便成为高作庆名副其实的的第二故乡,伴随着他的童年、青年和壮年时代。也见证了他60多年的苦乐甜酸和拼搏成长。
             
                在高作庆的回忆中,他喜欢绘画的起点,应该从1959年9月在南充县高坪镇都京坝三小读书的时候算起。启蒙老师就是学校从事美术课教学的杨国金老师。据他回忆,由于他非常喜欢画画,杨国金老师就对他另眼相看,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单独给他进行辅导,教他画画。
             
                1965年9月,高作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位于南充县高坪镇白塔山下面的南充初一中。在这个学校里,担任高作庆他们这个班美术课教学的,是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的王道政老师。王道政老师的专业知识非常好,至今,他给同学们展示的他绘制的那幅《旭日东升》的水彩画中,一株高大的松树在冉冉升腾的红日下伸展着挺拔不屈的枝干的形象,仍然让高作庆充满回味,记忆犹新。
             
                在初一中学习不到一年的时间,1966年5月,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高作庆与同学们一样,加入到了停课闹革命和红卫兵大串联的洪流。盛夏,冒着酷暑,他和他们班的20多个男女同学,与其他学校的100多个同学一起,差不多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从南充徒步走到合川县,然后经由北碚区到重庆市。然后再返回南充。
             
                回学校以后,高作庆担任了守护学校的任务。于是,在学校的图书室,他开始大量接触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等著名画家的画册。从喜爱到产生浓厚兴趣,从静心欣赏到感悟大师们的美学思想,高作庆感觉自己已经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认知感。参照画册临摹、白描,成为高作庆的特殊爱好。夜以继日,不厌其烦的学画,奠定了他日后绘画的基本功底。
             
                转眼之间,就过去了2年多时间。1969年3月,高作庆与许多知识青年一道,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
            高作庆上山下乡的落户地点,是岳池县罗渡区齐福公社十三大队三小队。与他同在一个知青点的,是他的两个同学祝革新和陈以明。他们也是丝二厂职工的子女。三个人一同住在队上的一间保管室里。
             
                十三大队三小队的阶级斗争比较复杂。刚一到知青点,公社一个姓刘的书记就找他们谈话,说为了便于集中管理,这个队集中了整个公社的“地富反坏右”份子。他们占了队里社员人数的一半。要求他们必须时时刻刻和那些人划清界限,保持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色。看到他们一脸吃惊的样子,刘书记楞了一下。直到他们表态尽请领导放心,刘书记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其实,那些人并没有在我们心目中留下很坏的影响。他们每天和我们一样出工,一样学习。只不过每个周末要向组织汇报一次劳动改造的思想”,高作庆深有感触的对我说。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知青点的生活是非常清贫的。田间地里的劳动,自己洗衣服,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收工以后必须靠生柴火煮三顿饭,日升而起就出工,月上中天还在劳作,成为他们三个人每天三点一线的标准生活方式。
             
                最令高作庆难忘的是,在下乡的好长一段时间,挑担子的时候,由于左肩膀无法无法承受重担,只好单独用右肩膀来挑。百来斤的担子,往往只能够挑上几十米,就已经感到力不从心,颤颤悠悠的了。但他们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没想到的是,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到后来,每个人竟然可以挑动150多斤重的谷子了。同时,在农村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还学习会了担挖梨耙垒沟等多种农活。
             
                看到三个娃娃都能够吃苦耐劳,生产队的干部和贫下中农都很喜欢他们。如果那家做了个什么好吃的,都喜欢请他们去作客。
             
                至今,高作庆最难忘记的是,在下乡后的第一个春节,也就是1970年春节,他们响应公社领导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春节的号召,留在了生产队。初一那天早上,大队的罗大义书记请他们到他家去吃腊肉汤圆,每个腊肉汤圆足足有一个碗那么大,吃在嘴里好半天都还香喷喷的情景。
             
                由于知识青年有文化,办生产队的黑板报,在山崖上写有关“战天斗地,其乐无穷!”“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大标语,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高作庆他们的革命任务。后来,大队和公社干部看到他们写得不错,也把大队和公社的黑板报、大标语交给他们去完成。
             
                1970年下半年,由于高作庆和祝革新有一定的文艺特长,他们两个被公社选去唱革命样板戏。高作庆饰演杨子荣,祝革新饰演少剑波。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每场演出,都受到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
             
                1971年初,企业开始在知识青年中招工,大批知识青年由此离开农村回到城市。高作庆本来可以被招工到南充绸厂的。谁知道在进行政治审查的时候,有人揭发说高作庆的父亲在解放前是国民党的上校连长。这个至今在任何军队都不可能存在的军衔,却被喜欢捕风捉影的政审组采纳了。高作庆到南充绸厂工作的想法只好泡汤。一个月以后,高作庆在丝二厂工作的母亲向碧珍采用提前退休的方法,将他轮换进了南充丝二厂。
             
            喜遇良师
             
                到南充丝二厂后,100多个被招工和轮换进厂的知识青年在进行入厂培训和政治教育后,全部被分配到座剿车间剿丝。
             
                1972年初,厂工会的干部何亚光发现高作庆的绘画基础后,将他从车间抽出来参与厂里展览室的布展工作。随后,又派他到南充市去参加全市“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展览厅的布展工作。
             
                在参加全市“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展览厅的布展工作期间,高作庆有幸结识了南充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画家张重渝、阆中市第一中学美术教师张映宝、南充绸厂设计室主任乔中良、南充市第二轻工业局美术干事罗远安和在抗美援朝前线画画,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又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在美院毕业后,又在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担任编辑,后被下放到南充绸厂设计室的高级工艺美术师、著名水墨人物画家李星武等一大批画家和美术家。他跟着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长足的长进。
             
                1973年3月,完成南充市“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展览厅的布展工作回厂以后,高作庆被分到工厂的织绸系统学习织绸牵经。其后不久,在1974年初,工厂决定要搞提花织绸。于是,高作庆被派到南充绸厂设计室去学习花样设计。
             
                南充绸厂设计室有两个著名的美术家。一个是李星武。另一个就是60年代毕业于四川美院国画系,后成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刘成才先生。在高作庆正二八经的成为了李星武先生的学生,跟着他学习丝绸织花图案设计后,刘成才先生也经常给他悉心进行指点,使他进步很快。
             
                李星武先生风趣健谈,有本事却非常谦和。所以人缘极好。在厂里,无论是老工人或者是青年工人,都喜欢和他打交道。那个年代物质非常匮乏,买肥皂、买线和买肉,都需要号票。如果在职工食堂,一个星期能够用一张肉票吃一份酱爆肉,就是一件令人十分高兴的事情了。因此,工厂里的青年工人要结婚时,经常来向李星武先生求画,用作装饰新房。一天,厂里的青年工人纹板工肖焕章来到设计室,他请刘成才和李星武老师帮忙用染料为他画一幅帐联。这个帐联是以前大多数四川人夏季必须使用的,在床上挂的用来避蚊的蚊帐上美化蚊帐上端沿口,通常用白布或者白府绸来做宽度大约一尺左右的装饰品。这种帐联一般做成三方或者四方。大多数的帐联上,都采用十字绣在上面绣上“喜鹊闹梅”“花好月圆”“富贵牡丹”等图案。这种十字绣非常费工费时,并且色彩过渡比较生硬。比如用编号为120的大红转变到编号为113的桃红绣制桃花的时候,色彩过渡在经线和纬线上就有明显的缺陷。而且价格较高,水洗以后掉色也比较严重。因此,肖焕章想到能不能够请两位美术家用染料画一幅喜庆的画,来点创意装饰新房。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不经意间的要求,却引发了刘成才和李星武二位美术家用染料在丝绸服饰产品上绘画的兴趣。由此开启了当代用染化料在丝绸服饰产品上的手绘之门。
             
                由于这些手绘服饰和装饰品能够通过高温固色和可以水洗,极大地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引发了全国丝绸手绘服饰产品热销,创新解决了手绘服饰产品不能水洗的一大难题。
             
                因此,高作庆在认真向李星武老师学习图案设计的同时,也把刘成才和李星武二位美术家发明的丝绸手绘技艺技巧熟记在心。开始大胆在丝绸上反复练习,反复琢磨,绘画技法日益见长。
             
                到己有一定特长,又能够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的高作庆作为自己的弟子,李星武老师也非常高兴。2年多的时间里,从白描到构图,从单一布局到整体设计,从传统手法到寓意创新,他不厌其烦,手把手的给予悉心的指导。让高作庆感到受益匪浅。
             
                名师出高徒。1976年9月,四川省纺织厅在成都市龙潭寺举办秋季被面设计选样会。高作庆送去的9张设计稿,被选中了7张。起初,阆中绸厂设计室主任胡伯寿还认为这7张设计图完全是出自于李星武之手。最后,当他知道这些设计图完全是高作庆设计的以后,大吃一惊。并盛情邀请高作庆回南充以后一定要到阆中市他的家中做客。
             
                1977年夏季,高作庆设计制作的用染料作画的丝绸手巾,获得了四川省旅游新产品银奖。
             
                1978年3月,高作庆设计的“三花被面”图案,获得了四川省纺织厅颁发的优秀花样奖。
             
            11.jpg
             
            碧水渔舟(蜀绘丝绸染料画)55cm×60cm
             
            22.jpg
             
            山乡(蜀绘丝绸染料画)55cm×60cm
             
            33.jpg
             
            蜀山秀色(蜀绘丝绸染料画)48cm×58cm
             
            44.jpg
             
            春风含笑(蜀绘丝绸染料画)68cm×68cm
             
            55.jpg
             
            双鸟图(中国画)68cm×68cm
             
            66.jpg
             
            相伴荷池(中国画)68cm×136cm
             
            77.jpg
             
            夏日相思(中国画)68cm×136cm
             
            升腾的色彩
             
                1983年,南充丝二厂与上海服装十四厂合作,先后组建了上海服装十四厂南充分厂和沪嘉联合联合领带厂。利用丝绸生产服装、手帕、围巾和领带等。
             
                高作庆承担了组建服装厂的任务。他的组织能力和设计能力,再一次在丝绸服装的生产和美化中显露出来。
             
                在担任经营副厂长期间,他干了2件非常漂亮的事情。第一件就是通过市场调查,把川棉厂积压的8000多米素绉缎销售出去。既为川棉厂解了围,又为服装厂实现盈利10000多元。第二件就是就将涤纶华达呢精做成为中山服。很长一段时间,这种中山服一直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为服装厂赢得了长期效益。
             
                1988年5月,高作庆被调到南充丝绸科研所服装研制室担任副主任。在他的带领下,服装研制室搞了3条服装生产线。
             
                1992年,为了充分发挥自己在设计和彩绘方面的特长,高作庆采用停薪留职的办法,与阆中绸厂设计室设计师姚少龙一起,开始把从江浙一带盛行的丝绸泼染技艺用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彼此合作了长达5年的时间。
             
                1998年初,高作庆与原南充绸厂美亚服装公司经理李玉清一起,组建了南充市玉荷丝绸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始大批量的生产包括服装、领带、睡衣、睡袍、丝棉被等丝绸工艺品。并开始大规模的用染料绘制丝绸工艺品。
             
                2000年,高作庆为了全身心的投入丝绸泼染技艺和“蜀绘”的研发工作,他“买断了”工龄,彻底地卷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
            此后,高作庆全身心地投入了“蜀绘”的研究和开发。他根据化学变换必须遵循温度、压力或者催化剂的作用的原理,反复试验用染化料绘制的真丝产品在高温下的裂变效果。经过数百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2002年底,高作庆经过多年的努力,吸收借鉴了秦汉帛画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创造了直接用笔沾上特殊配制的染化料在丝绸上勾线的方法,做工笔重彩的新工艺,并获得成功。
             
                2003年初,南充丝绸进出口有限公司进行了改制。改制不久,公司苏明利总经理派唐苏华到南充玉荷丝绸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寻找参加《香港四川周》的丝绸服饰产品。选中了高作庆用染化料绘制的真丝素绉缎女睡袍、女套装睡衣和素绉缎大方巾。当苏明利总经理把这三件样品带到成都展示在香港裕华百货的客商面前时,香港客商赞不绝口。首笔订单,就高达50万元。开创了南充丝绸服装首次用“爱肤尔”品牌出口的先河。为此,南充市茧丝绸公司苏明利总经理非常重视,先后集中了南充各丝绸厂的设计人员精英,成立了以苏明利总经理为所长,刘成才、高作庆、刘仕成为核心的“四川蜀绘丝绸研究所”和“南充丝绸科研所”。此后,经过长时间不断努力和实践,高作庆对该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了“线下彩”、“线上彩”等多种真丝手绘的成熟工艺,为这一产品的批量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高作庆介绍,这种手绘丝绸新工艺,因其特殊的制作过程以及产品的原创性,一般艺人很难抄袭。产品作色在借鉴了汉代工笔重彩帛画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现代流行色的元素。根据花的形状和色彩运用素描关系进行着色,表现出的花鸟图案更加具有立体感。与其他印线填色的隔离胶手绘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工艺特征,成为继蜀锦、蜀绣之后新的工艺珍品,可以毫不为过地称之为“蜀绘”,成为四川丝绸工艺品中的三绝。
             
                在担任“四川蜀绘丝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后,高作庆又对汉代帛画和晋代绢本绘画进行材质、颜料、绘画和相关文化内涵的研究。对江淅、上海、北京的丝绸手绘工艺及技艺进了研究比较。思考总结了“蜀绘”技艺特点,对其高温固色产生的颜色彩变和类似的陶瓷窑变方法进行了反复对比。同时,他还在刘成才、李星武老师小写意画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勾线色浆的创新,创造了“蜀绘”“线上彩”和“线下彩”技法,对其后期蒸化固色的温湿度、压力、发色固色效果进行了比选优化,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蜀绘”工艺。
             
                所谓的“蜀绘”“线上彩”技法,实质上是将工艺美术师勾化的图案放置在即将绘图和着色的丝绸半成品上,由其他的美术工作者进行绘画和着色。然后再进行高温固色处理。可谓是依照葫芦画瓢,进行批量丝绸产品的生产。其技术含量要求不是太高。
             
                所谓的“蜀绘”“线下彩”技法,必须由技艺非常高超的工艺美术师亲自在丝绸半成品上勾图、绘画和着色,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这种技法对工艺美术师的要求非常苛刻。其产品的表现为单一性和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性。
             
                几年前,我亲眼目睹了高作庆用“线下彩”技法绘制的丝绸山水画,那种染料在通过高温裂变后在丝绸产品上产生的山峰与山谷、云彩与天空、树木与溪流、人物与自然之间层次分明的变化,真可谓达到了庐山锦绣谷上天空中千变万化的云海的效果。大大超过了用宣纸绘制的中国画的效果。
             
                在高作庆的带领下,全所人员共同努力,研发出了蜀绘丝绸套装睡衣、睡袍、晚礼服、手巾、镜擦、领带、装饰团扇、折扇、丝绸《社火》挂屏、丝绸染料画、二次叠画高挡丝绸服料、真丝手绘六件套床品等一大批具有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的特点和千年绸都南充市的丝绸文化氛围那种三合一的质地优良、内涵丰富、工艺特色鲜明,精美的“蜀绘”丝绸服饰产品和工艺品。
             
                2005年9月,在杭州国际丝绸博览会上,高作庆设计的《蜀绘真丝和服女睡袍》、《真丝镜擦》、《纯棉绳绣桑蚕丝被》被评为丝绸博览会丝绸新产品金奖。
            2007年初,高作庆用染化料试画了一幅四尺大的《蜀山秀色》山水画,高温固色后出来的彩变效果让我非常惊奇!画面水墨苍润,远山流云自然生动,墨色交搭所产生的复色变化层次丰富,与宣纸绘画大不相同,让人惊艳叫绝!
             
                从2007年至2013年,历经7年的艰苦探索,高作庆创新绘制的丝绸染料山水画获得了四川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余国华先生和省内外专家的肯定。创新设计的蜀绘丝绸染料山水画先后获得四川省第4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第49届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优秀奖等多项奖励。2014年6月,他创作的扎染《花影》,获得第15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原创奖”铜奖。
             
                2012年11月20日,四川省经信委在成都召开了《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四川卷》第二次编撰工作会议上,余国华理事长正式宣布:经省内工艺美术界的国家级大师和专家对蜀绘技艺分析,一致认定:“蜀绘艺术个性鲜明,工艺独特,是我国花画工艺的一个创新。”“蜀绘”成为四川省的“蜀锦”与“蜀绣”配套的丝绸工艺品三绝。并单独成章编入《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四川卷》。
             
                与此同时,高作庆进一步加快了有关巴蜀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和“蜀绘”的内在关系的理论研究步伐。他撰写的《浅析近代西南地区手绘丝绸服饰的起源与发展》一文,被列入2006年《全国丝绸产品设计研讨会论文集》。同年3月,他受邀出席了在杭州市举办的研讨会,并作了专题演讲。他撰写的《当代西南地区丝绸手绘的设计》、《丝绸手绘产品的文化内涵发掘与产品创新》的论文,分别发表在2006年11月和2009年3月的国家级刊物《丝绸》杂志上。扩大了“蜀绘”在全国的影响力!他提出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是当代丝绸手绘复兴期,南充是当代丝绸手绘发源地之一的论据。目前,他对这一断代时间的提法和研究巳得到国内同行和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的裘海索、袁宜萍和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杨杰等教授和专家的认同。南充市由此被列入全国有代表性的丝绸手绘原产地。
             
                2015年12月,由于在“蜀绘”上取得丰硕的成果,高作庆被四川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高作庆并没有停步。他说,他最快乐的人生,就是让“蜀绘”更加完善,更加绚丽多彩!就是让色彩永远升腾在丝绸的经纬与自己的梦幻之间!
            [!--pape.url--]
            主办单位:四川省丝绸协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蚕桑丝绸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成都市金仙桥路18号 联系电话:028-87667284 E-mail:scsilk@21cn.com
            Copyright © 2011 四川丝绸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489-1号 技术支持:华企资讯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青青草原国产毛片|美女本色wwwwwww国产|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三州